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推進全省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有關直屬單位: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推進全省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4月16日
推進全省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18—2020年)
醫藥產業是我省“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為深入貫徹落實2017年省政府第八十七次常務會議和2017年省政府第二十九次專題會議精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發展現狀
2016年,我省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達到110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3.6億元,同比增長7.6%。主營業務收入383.7億元,2010—2016年年均增長3.9%;利潤54.1億元,2010—2016年年均增長5%?;瘜W藥品制劑、中成藥和生物藥品對醫藥產業拉動作用明顯,特別是中成藥,增加值占醫藥行業的41.8%。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截至2016年末,全省醫藥行業擁有專利品種57個、國內獨家品種51個、中藥保護品種39個、中藥保密品種2個、國家級新藥1445個。質量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全?。保担芳移髽I通過新修訂藥品GMP認證,獲得國家核發GMP證書63張、省級核發GMP證書234張。品牌培育效果顯現,擁有哈藥、三精等10個中國馳名商標、32個省著名商標。哈藥集團榮獲“30年中國品牌創新獎”、全國制藥行業“中國品牌價值冠軍”稱號。產業集聚不斷發展,全省形成了以哈爾濱利民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大慶生物產業園等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集群。
盡管我省醫藥產業有良好的基礎,但仍然存在著總體規模較小、發展速度減緩、新藥研發不足、市場營銷力度不夠、知名品牌數量較少、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切實加以解決。
二、總體要求和目標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的壯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部署,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發揮優勢、突出重點,創新產品、打造品牌,建立完善政、產、學、研、金、用、農合作推進機制。以推進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提高中藥材規?;N植水平、做大現代中藥制造、做優化學藥品制造、加快發展生物制藥為重點,抓好新藥研發、醫藥大品種二次開發、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等關鍵環節。培育壯大骨干企業和引進戰略投資者并重,加快重點企業改制,加強與資本市場合作。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創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促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藥企業應用。推動全省醫藥產業規模效益較快增長。
(二)主要目標。
到2020年末,實現中藥種植、研發、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發展,全省中藥材種植和撫育面積達到150萬畝,建成全省中藥材交易中心和中醫藥產業園;全省醫藥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增加值18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新增一批醫藥知名品牌產品,建立完善現代營銷體系,營銷能力大幅提升。醫藥產業在全國的排名整體晉位提升。
三、重點任務
(一)推動醫藥存量企業創新提升。
1.提升醫藥產業創新能力。
——加強藥物創新平臺建設。哈藥集團要發揮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作用,增強新藥研發能力。哈獸研生物制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要進一步完善功能,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幫助珍寶島藥業申報建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推動友搏藥業心腦血管中藥制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省級創新平臺提檔升級。哈爾濱利民生物醫藥園區要加快研發中心建設,提高完善園區醫藥創新服務功能。(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改委、工信委)
——發揮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等高等院校要通過新建或利用已有資源改造建設醫藥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提高開放共享水平和專業化服務能力。加快哈爾濱醫科大學等國家新藥臨床試驗基地建設。依托醫藥骨干企業與科研院所、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合作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完善醫藥產業園區孵化器功能,促進醫藥科技成果產業化。(責任單位:省科技廳、衛生計生委、中醫藥管理局)
——加強醫藥研發創新。搭建對接平臺,推動醫藥骨干企業加強與省內外科研機構合作,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生素新藥等藥物。推動哈藥集團、珍寶島藥業等企業毛利潤超5000萬元大品種進行二次開發,增加新的適應癥,提高優勢產品的技術水平和質量標準。(責任單位:省科技廳、衛生計生委、工信委、財政廳)
2.支持醫藥企業做大做強。
——支持醫藥企業多渠道融資。哈藥集團、珍寶島藥業等上市公司要利用資本市場擴大融資,進一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支持格林貝、同禹藥包、匯豐保健品、諾捷制藥、福和華星制藥、佰佳信生物等6戶醫藥企業加快上市進度。力爭正在接受上市前輔導的格林貝、同禹藥包在2019年前實現首發上市融資。積極爭取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支持我省醫藥企業項目建設。依托醫藥企業優勢技術力量,整合資源,為醫藥企業提供市場評估、專利申請、商標注冊、藥品檢測、新藥報批等技術支持。(責任單位:省金融辦、發改委、工信委、科技廳、財政廳)
——促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鼓勵優勢企業實施收購兼并和聯合重組,促進品種、藥號、技術、渠道等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實現全產業鏈、規?;?、集約化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支持珍寶島集團圍繞醫藥領域研發、制藥、商業、投資、交易等多元化發展。推動哈藥集團深化改革,提升企業競爭力。(責任單位:哈爾濱市政府、省工信委、財政廳)
——推動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利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和先進管理運營模式,加快醫藥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園區項目承載能力。探索醫藥產業園區代建廠房,由醫藥企業租賃使用,按約定價格和年限回購產權,為企業入區建設提供便利。發揮哈爾濱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國家級試點帶動作用,加強哈爾濱利民國家級醫藥園區核心示范能力建設,推動哈爾濱生物醫藥產業向千億級規模邁進。推動綏化、雞西、大慶、牡丹江省級醫藥產業基地發展,培育醫藥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各相關市〔地〕政府〔行署〕)
——加快醫藥行業云平臺建設。大型互聯網企業、云計算企業要開展醫藥行業共有云平臺建設,大力發展面向制藥企業的信息化云服務。采取政策引導、服務券補助等方式推動制藥企業上云開展應用,構建新型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模式。(責任單位:省工信委、食品藥品監管局、衛生計生委、中醫藥管理局)
(二)加快醫藥新品種生產。
——積極發展化學藥品制劑。醫藥企業要加快哈藥總廠異地升級改造、友搏藥業凍干粉針等18個重點項目建設,加強抗腫瘤系列、降血糖系列、心腦血管系列和抗感染類等藥物開發,推動化學藥由傳統制劑向高端制劑新技術產品擴展。省內醫藥企業要以國際暢銷藥專利集中陸續到期為契機,有選擇地發展高附加值的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威凱爾、三聯藥業要加強雷帕霉素的開發利用,力爭使我省成為全球主要雷帕霉素供應商。支持醫藥企業開展化學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組織對一次性評價參與企業進行政策解讀和交流學習。積極爭取國家批準我省為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支持企業與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合作,增加醫藥產品品種。(責任單位:省工信委、食品藥品監管局、財政廳、發改委、科技廳、各相關市〔地〕政府〔行署〕)
——加快發展中藥生產。圍繞“中藥材種植—飲片加工—提取物、配方顆?!伤幹苿┘岸伍_發”產業鏈,中藥企業要加快產品開發,推進項目建設,擴大中藥生產規模,構建上游集聚化種植、中游現代化制造、下游創新性利用的現代中藥產業體系。利用平貝、板藍根、黃芪、甘草、防風、柴胡等道地藥材和特色藥材,研發具備中藥活性成分的現代中藥產品、中藥經典名方復方制劑及配方顆粒飲品等新型中藥產品,建設普方藥業中藥飲片、福和華星中藥提取加工等47個重點項目。圍繞人參、鹿茸、蛤蟆油等藥食同源類中藥材,發展以北藥為主要原料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大健康產品(責任單位:省科技廳、衛生計生委、中醫藥管理局、工信委、食品藥品監管局、各相關市〔地〕政府〔行署〕)
——大力開展生物工程藥物創制。加快新型疫苗(包括治療性疫苗)、治療性抗體等蛋白質和多肽藥物、重組血液制品研發和產業化,促進核酸類藥物發展和血液制品綜合利用水平的升級。積極發展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新技術,建設區域細胞制備和存儲中心、干細胞技術和再生醫學產業化平臺,打造干細胞存儲和再生醫學產業基地,擴大新型治療性干細胞技術與制品在重大難治病中的應用。(責任單位:省科技廳、工信委、衛生計生委)
——積極發展北藥種植。推進省級野生藥材資源保護區建設工作,開展全省重點中藥物種勘查,在大小興安嶺山區、東南部山區和兩大平原,選擇有條件的縣(市)、林區探索“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打造6個特色優質中藥材產業區及一批優質道地中藥材品種生產基地,扶持10—15個中藥材種植(養殖)龍頭企業。以企業為主體,建設8—10個中藥材規范種植示范、試驗基地。制定中藥材保護目錄,保護中藥原料資源良性開發。依托中藥材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建立對地產藥材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加大對農技干部、種植大戶等技術指導培訓力度。(責任單位:省農委、中醫藥管理局、食品藥品監管局、林業廳、農墾總局、森工總局,各相關市〔地〕政府〔行署〕)
(三)著力培育構建現代市場新體系。
1.加強醫藥營銷和流通體系建設。
——建立現代營銷模式。醫藥企業要適應藥品銷售“兩票制”要求,通過自建營銷網絡、銷售外包(CSO)等方式建立現代營銷模式。哈藥物流配送中心、九洲通醫藥公司、華潤醫藥、國藥鴻濟醫藥等大型醫藥銷售企業要加快建設物聯網系統。醫藥企業加強與第三方電商合作,推動采購、分銷體系的轉型,發展“互聯網+物流”,推廣“網訂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降低對傳統銷售渠道的依賴。醫藥企業要積極參加各類展銷會、推介會、醫藥博覽會等,擴大企業知名度。(責任單位:省商務廳、食品藥品監管局、郵政管理局)
——加快中藥材流通體系建設。加快珍寶島全省中藥材交易中心和中醫藥產業園建設,打造東北地區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支持醫藥企業建設全省中藥材產業發展信息平臺,建立覆蓋全省中藥產區的中藥材生產、商品流通服務體系。研究加強對俄合作,擴大從俄羅斯進口中藥材。(責任單位:省商務廳、食品藥品監管局、衛生計生委、中醫藥管理局、工商局、哈爾濱市、牡丹江市政府)
——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按照公開透明、公平競爭的原則,繼續做好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積極做好招標信息向省內醫藥企業的宣傳工作。(責任單位:省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局、財政廳)
——大力培育醫藥企業品牌。醫藥企業要注重引進卓越績效等先進管理模式,制定品牌發展規劃,樹立質量標桿,爭創省政府質量獎。支持地方藥材種植基地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推動相關行業協會做好注冊地理標志商標工作。指導醫藥產業園區或企業參加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及價值測算。(責任單位:省質監局、工商局、商務廳)
2.健全醫藥產業質量安全體系。
——加強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完善道地中藥材質量標準體系。引導企業提升五味子、刺五加等道地藥材質量標準和規范化生產。推進哈藥集團、葵花藥業等重點企業承擔的國家中藥標準化項目建設,支持珍寶島藥業、雙蘭星制藥等北藥企業制定完善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企業標準,推動地方標準制定工作。建立綠色無公害藥材種植規劃和評價技術平臺、中藥道地性及安全性第三方檢測平臺,加大對中藥材檢驗檢測支持力度。推進齊齊哈爾等中藥材檢驗檢測中心建設。(責任單位:省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局、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政府)
——全面嚴格執行GMP認證。指導企業建立符合國際認證標準的生產和質量體系,加快國際化認證進程。推進藥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加大飛行檢查力度,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預防可能存在的系統性、地區性質量安全風險。(責任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四、支持政策
(一)支持企業擴大規模,降低成本政策。
1.對符合《黑龍江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導目錄》且設備投資在2000萬元(含)以上,建成并全部投產的醫藥企業技術改造項目,采取設備投資補助的支持方式,按照項目購置設備總額給予3%補助,單個項目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600萬元。對認定的醫藥企業“數字化”(智能)車間,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對年新實現節能3000噸標準煤以上的萬噸耗能醫藥企業,省財政給予100萬元獎勵。(省工信委牽頭,省發改委、財政廳配合)
2.對年內投產的省重點工業產業項目,按照投產當年固定資產投資貸款額度給予不超過5%貼息,單戶企業最高不超過2500萬元。對投產當年利用自有資金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給予不超過3%補助,單戶企業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省工信委牽頭,省財政廳、發改委、統計局等相關部門配合)
3.對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萬元、新納入規模以上統計的醫藥企業,給予每戶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省工信委牽頭,省財政廳、統計局配合)
(二)支持藥品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政策。
1.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給予1000萬元資金支持。對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重點(工程)實驗室和企業院士工作站,每年擇優遴選一批在成果轉化中發揮突出作用的,每個給予50萬元資金支持。對新認定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給予50萬元資金支持。對新認定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給予30萬元資金支持。(省科技廳牽頭,省發改委、工信委、財政廳配合)
2.支持醫藥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國家智能制造、工業強基、服務型制造、綠色制造等專項,按照獲得國家財政資金實際支持額度的10%、原則上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標準予以資助。(省科技廳牽頭,省發改委、工信委、財政廳配合)
3.對新獲得新藥證書(生產批件)且在我省轉化生產的中藥、化學藥品、生物制品,以及新獲得批準文號且在我省轉化生產的保健食品,適當給予補助。(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牽頭,省財政廳、工信委等相關部門配合)
4.對醫藥企業外包研發成果、引進關鍵技術或購買核心專利在我省轉化,當年銷售收入首次超過3000萬元的,適當給予獎勵。通過二次開發,年新增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大品種,經認定,適當給予獎勵。(省科技廳牽頭,省財政廳、工信委、專利局、統計局等相關部門配合)
5.對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企業,按照研發、實驗等相關投入的10%,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給予補助。(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牽頭,省財政廳、衛生計生委配合)
6.在國家沒有明確禁止范圍內支持開展干細胞相關研究和制備存儲,對列入省級科技計劃的干細胞研究項目給予資金支持。(省科技廳牽頭,省財政廳、衛生計生委配合)
7.對科技成果產業化、生產經濟效益較好的醫藥科技型企業,按照上一年研發投入的10%、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給予研發投入后補助,后補助資金由省市聯合出資,各占50%。(省科技廳牽頭,省財政廳配合)
(三)支持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政策。
1.在省產業投資基金中研究設立醫藥產業發展、中藥產業和生物制藥產業子基金,按照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對醫藥產業發展予以支持。(省工信委牽頭,省財政廳配合)
2.對列入省重點項目名單、市場前景好且急需流動資金的醫藥產業項目,由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供貸款擔保,采取封閉運行的方式,資金專項用于項目建設。完善中小微企業信用擔保機制,為醫藥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省金融辦牽頭,省發改委、財政廳配合)
3.鼓勵醫藥企業多元化融資,發行企業債、公司債、私募債、資產證券化產品等直接融資工具,對成功發行的企業,省財政按照發行額的2.5%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總部和主營業務均在我省的醫藥企業,在境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和借殼上市,以及境外主板、創業板首發上市(融資2億元以上)的,省財政一次性補助1000萬元;在“新三板”掛牌的,補助200萬元。對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億元以上且同比增長、當年新增流動資金貸款3000萬元以上的醫藥企業,省財政給予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省工信委牽頭,省金融辦、黑龍江證監局、省財政廳配合)
(四)支持企業加強市場營銷政策。
1.研究制定獎勵措施,支持省內外醫藥生產企業在我省設立銷售公司和銷售推廣服務公司。(省財政廳牽頭,省工信委、地稅局、國稅局、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2.在調整《黑龍江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工作中,對符合政策規定的省內企業生產的藥品,按相關程序同等條件下可優先納入醫保目錄。(省人社廳)
3.對通過網上支付工具結算、年網絡交易額首次突破1億元的省內醫藥流通企業,給予適當獎勵。對銷售收入首次突破30億元和50億元的省內醫藥流通企業,給予適當獎勵。(省財政廳牽頭,省商務廳、工信委配合)
4.在評定質量獎時,對醫藥產業在數量上適當給予傾斜。(省質監局)
(五)支持中藥種植和營銷政策。
1.支持珍寶島藥業集團每年召開全省中藥產業發展大會,推動中藥產業加快發展。(哈爾濱市政府牽頭,省工信委、農委、發改委配合)
2.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中藥材種植同等享受經濟作物相關扶持政策,重點加大對中藥種子種苗區域集中繁育基地和種植基地建設支持力度。(省財政廳牽頭,省農委配合)
3.鼓勵中藥材及其加工企業參加國內外各類大型展會活動,參會所需費用由省財政以直接或間接形式給予支持和補貼,單戶企業年度補貼不超過5萬元。(省商務廳牽頭,省財政廳配合)
(六)強化人才保障政策。
1.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利用“龍江千名企業家培育計劃”和“龍江企業家發展計劃”,通過舉辦“龍江企業家論壇”、企業家讀書會、專題培訓和組織國內外考察等方式,幫助醫藥企業負責人提升素質能力,掌握行業發展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增強營銷、專業化、合作、借助資本市場發展等市場經濟意識。(省人社廳牽頭,省工信委配合)
2.研究制定我省醫藥產業緊缺人才目錄,在省相關人才計劃中給予重點支持。開通引進人才綠色通道,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按照《黑龍江省重點企業引進優秀人才扶持辦法》的相關規定對我省醫藥產業重點企業急需的高端人才,在安家費、科研資金等方面予以資金支持,在居住、落戶、職稱、醫療、配偶安置等問題上給予支持。(省人社廳)
3.鼓勵科技人才發揮作用,對入選“龍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計劃的醫藥企業人員,省財政一次性給予50萬元資助。(省人社廳牽頭,省財政廳配合)
各地政府要落實推動醫藥產業發展的主體責任,研究制定適合當地醫藥產業發展及轉型的具體實施方案或配套政策措施。各主管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調查研究,了解企業和園區發展訴求,及時提供指導和服務。